相伴城乡共发展 改革创新谋跨越
来源: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7日
——写在仪征农商行各项存款首次超过100亿元之际
近日,从江苏仪征农村商业银行传出好消息,截至10月末,该行各项存款达100.5亿元,成为仪征首家存款超百亿元的金融机构。从仪征市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合作银行,再到农村商业银行,历时60多年的发展,一家高效、优质的地方银行已展现在仪征这片沃土上。风雨砥砺,春秋数载,仪征农商行与农户、中小企业等广大客户风雨相伴,共同成长。
一路前行,做仪征人自己的银行
从最初成立时社员艰辛奔波,到如今市民通过32个网点和52个银行自助设备便捷存取款;从起初几亿元的存款,到今年存款突破100亿元。追寻历史的轨迹,60多年来,仪征农商行人用真诚和汗水,迎接风雨和挑战,不惧困难,一路前行,打造了一个个里程碑,迈过了一个个新起点。
2003年,国务院决定进行农信社改革试点,深化农信社改革大幕自此开启。历经了一系列紧张、艰苦、细致的工作后,2005年12月,江苏仪征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6年后,江苏仪征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一家银行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两次改革,完善了法人治理,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自此,仪征农商行的各项业务迈上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做您身边的银行”、“做仪征人民自己的银行”,仪征农商行目标明确,为此孜孜以求。上浮各项定期存款利率、全年365天计息,农商行尽全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短板”,该行推进金融自助服务区和“村村通”工程建设,向乡镇的小微商户布放POS机具298台,在全市100多个村设立金融服务便民特约点172个,使农民足不出村可以随时进行账户查询、汇款和取款。为加大金融惠农力度,仪征农商制定走访联系制度,总行班子定期带队深入村组、企业开展调研,倾听农村信贷需求的“真实声音”,针对性的改进服务手段。建立阳光信贷标准化平台,启动“阳光信贷”试点村和“走进商铺”工作,对乡镇沿街商铺优先评级授信。截至10月末,已完成“阳光信贷”客户基础信息建档录入1.7万户,拟授信金额为35.6亿元,通过“阳光信贷”操作平台系统审批预授信客户4572户,预授信金额9.01亿,镇沿街商铺走访建档率达到100%,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薪火相传,与“农”共舞显本色
‘农商银行’,既然有‘农’字,就是要为农民服务。脱胎于农信社的仪征农商行,时刻铭记服务“三农”是立足之本。60多年来,服务三农的使命薪火相传。扬州市港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祥谈起与农商行打交道可谓感触良多。刘志祥说:“农字头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资金。”2011年,因想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而缺少资金的刘志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农商行。面对缺乏有效抵押物等难题,农商行的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他的公司经营情况很好。通过努力,最终刘志祥以担保贷款的方式获得了第一笔贷款。在随后的时间,港湾农业与仪征农商行的合作进入良性互动。“农商行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助推器,今年公司的销售将超过1000多万元。”刘志祥说。如今,港湾农业已成长为一家集豆制品销售、饲养管理、大棚蔬菜种植为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像港湾农业一样,在仪征农商行支持中发展壮大的农业企业还有很多。目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为63.65亿元,比年初上升8.1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达94.53%。
优化信贷投向,仪征农商行为农业产业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在资金安排上,首先满足农业和农户生产、生活需要,在贷款利率上,实行涉农贷款利率下浮等优惠政策。开展“走千访万”、“进村入企”等走访活动,及时掌握农户资金需求。创新信贷产品,为农户、企业发展破解融资难题。推出“安居贷”,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房屋装修贷款资金需求,农民可以不用抵押和担保,获得额度为5万元的信用贷款。推进无贷农户阳光信贷“三个覆盖”:对有经营行为的农户走访做到全覆盖,对有一定偿债能力农户的建档做到全覆盖,对有潜在需求和偿贷潜力农户的阳光授信做到全覆盖。截至10月末,通过“阳光信贷”操作平台系统审批预授信农户3463户,授信金额达4.81亿元。此外,仪征农商行还创建“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开辟“农村青年创业信贷服务直通车”等,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贷效率,为农村客户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解决农户在扩大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截至10月末,该行共发放青年创业贷款余额6.13亿元,妇女创业贷款1103万元。
风雨同舟,相伴同行共发展
小微企业的融资常具有“短、频、快”特点,常常缺乏足额的抵押物,更增添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位于青山镇的江苏仪能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经营电机机械配件销售、加工的小企业,企业初期发展时,租用的是仪征老荧光灯厂的旧厂房,没有像样的固定资产。2010年初,仪能电机负责人找到了仪征农商行想贷款,面对企业的信贷需求,农商行以应收账款质押,为企业发放了5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今年,该公司可实现销售达6000万元,企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生于此,长于此,情系于此。作为仪征人自己的银行,要做中小企业的天然盟友,为小企业量体裁衣,针对性的推出贷款品种,提供金融服务。”仪征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高庆平说。
针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值有效的抵押物的难题,仪征农商行推出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等担保方式,探索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三权”抵押融资创新。针对已得到基础授信或者阳光授信的企业,推出了“圆鼎易贷通卡”,企业在授信有效期内,可自主确定用信额度和期限,凭有效证件就可直接在柜台办理贷款。对有房一族的工商个体户,今年,该行又推出了“房易贷”,客户可用房产抵押、分期还款,额度可达200万元。推出了“基础贷”,企业在获得基础授信后,可在核定授信额度内,自主确定用信额度,按需借还、合规流转,将授信额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此外,还通过开展银企签约活动,为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10月末,已在全市所有镇举行了银企签约仪式,共与297户小微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签订合作意向金额22.44亿元,其中新增73户,新增贷款需求10.10亿元。目前,仪征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5.9亿元,成为我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仪征农商行的贴心服务小微企业的举措,赢得了众多小微企业的认可,也成就了该行的快速发展。在新集镇,扬州市彬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该公司一直与仪征农商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也不少其他银行的人员找到彬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提出合作,但都被总经理魏永兰拒绝。“2007年企业初建,年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当时是仪征农商行主动上门服务,为我们提供第一笔贷款。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是农商行支持了我们。”魏永兰说。
相伴同行,共同成长,仪征农商行良好的服务促成了企业、银行的良性互动,客户和银行实现了互利共赢。截止10月末,仪征农商行各项存款达100.5亿元,市场份额达到26.62%,各项贷款余额为67.33亿元,市场份额达30.59%。“存款突破100亿元,增强了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实力,是广大农民兄弟和小微企业认可的体现,客户的信任是我们进一步提升服务、创新产品的动力所在。”高庆平说。
扬帆远航,改革创新谋跨越
优异的成绩面前,仪征农村商业银行没自满。“今年以来,国家加快了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金融主体多元化、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金融机构的竞争程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及“金融”共18处,内容包括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等,未来会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将改变金融行业竞争格局。新形势,对银行盈利能力、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高庆平介绍。
今后企业怎样发展?如何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6月份以来,仪征农商行在全行开展了“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经过一次次深入调研、一次次激烈讨论,共识开始形成,目标越发清晰:仪征农商行不走规模扩张之路,而是要建设精耕市场、精细管理的“盆景银行。”建设“盆景银行”,实现转型发展,必须要创新、要改革,改革创新首先从解决问题开始。多次调研发现,目前在银行满足客户信贷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即民间借贷小额资金没有纳入到银行体系循环。二是存在没有满足的需求,即由于贷款额度、审批权限、贷款流程等因素,农户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三是农民(客户)的尊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为解决这些问题,仪征农商行按全市经济区域划分,组建6个小微客户服务部,将市场营销、授信审批和风险监督一起前移,贴近服务,推行差别化利率政策。授权小微客户服务部200-300万元的信贷审批权限,实时调查、即时审批,提升效率。小微客户服务部还可统一调配辖区域内客户经理开展走访营销,扩大基础授信面和“易贷通”卡发放面,有效推进“阳光信贷”、“基础授信”实现小额农户贷款的“精准营销”。
在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改革步伐的同时,仪征农商行推进“廉洁银行、文明银行、效率银行”三个银行建设。以贯彻执行党的群线众路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进合规经营,先后组织了合规知识竞赛、青年大学生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信念,建设廉洁银行。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推进标杆网点建设,对不文明服务实行“零容忍”,建设文明银行。在依托小微客户服务部带来的信贷效率优势的基础上,邀请专业咨询机构对信贷流程进行梳理、调整,再次提高信贷效率,建设效率银行。邀请专业公司协助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继续和发扬“背包下乡、走村入户”的传统精神的同时,构建农商行特色企业文化,打造银行竞争的文化优势。高庆平说:“仪征的青山绿水烙上了农商行人艰辛付出的印迹,城乡的千家万户都是农商行人难以割舍的牵挂。未来,仪征农商行将发挥三农金融政策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深耕农村市场,把广泛的中小客户和农民、城镇居民作为服务主体,确保完成全年7.5亿元小额贷款投放目标。继续以金融创新为抓手,以信贷投放为依托,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更加主动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赵斌 戚浩银)